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凌氏百岁老人
作者:凌蒲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879  更新时间:2016-12-11 22:09:1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凌氏多长寿,百岁老人不少。


  一、凌宝庆_

    百岁老人忆峥嵘岁月——2015年宁波日报报道


     凌宝庆老人家住浙江省余姚市丈亭镇龙丰村,今年104岁,位于四明山脚下,老人除了眼睛和听力不太好之外,身体不错,记忆依然十分清晰。据了解,他也是余姚市年纪最大的党员。


“为了躲开鬼子的检查,我们晚上8点多钟挑着粮食出发,要绕行15公里山路。平时走两个小时的山路,要走一夜才能把粮食送到三五支队的战士手中。”昨天上午,104岁的老人凌宝庆说起给抗日武装送粮送子弹的事情,马上来了精神,仿佛回到了那一段峥嵘岁月。

    秘密为三五支队送粮

    凌宝庆老人家住余姚市丈亭镇龙丰村,位于四明山脚下,老人除了眼睛和听力不太好之外,身体不错,记忆依然十分清晰。据了解,他也是余姚市年纪最大的党员。

    老人告诉记者,当时他只有20多岁,大约是1938年农历三月二七,他卧在隐蔽处几个小时,目睹日军飞机飞来。接着,有27艘小兵舰从宁波方向驶到余姚,每艘兵舰上有14个日本鬼子。

  当天傍晚5点到次日凌晨5点,震耳炮声和浓烟笼罩了整个山头,老百姓纷纷逃难到四明山里。但是,不甘屈服的余姚人民在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三五支队的带领下,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三五支队负责我们村子秘密联络员叫李家龙,比我小7岁。当时是1941年夏天,鬼子对山里的三五支队进行封锁,好多物资运送不进去,战士们的供应越来越紧张。李家龙通过各村抗日积极分子,发动各村村民,给三五支队送一次粮食。粮食让各家自筹,不限多少,但是要听从指挥,避开日寇的封锁,把粮食安全地送到三五支队。”凌宝庆回忆道,当时包括周围的村子,共有40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报名参加送粮行动。因为那一年粮食大丰收,凌宝庆决定从家里拿出来70斤大米,送到三五支队的手中。

  当年7月11日,凌宝庆接到了李家龙的通知,当天晚上8点到村口集合送粮。

  走了整整一夜的山路

  晚上8时,凌宝庆和另外39名送粮的壮劳力挑着担子来到村口集合。三五支队派来接应的两名战士告诉他们,说附近的蜀山渡有日本人的检查站,要想绕开这个检查站,要多走15公里山路。送粮队出发了,因为怕惊动鬼子,领队的战士不敢打灯笼,大家只能摸黑走。好在大家常走山路,并没有多少障碍。当时大家走得很急,凌宝庆说,只听到急促的脚步声和山里的风声,不一会儿大家就累得满头大汗。肩膀酸痛了,就换一下肩膀,没有一个人说歇一歇的。15公里的山路,不到两个小时就走完了。

  然后,他们到了姜渡村,已经是夜里10点多了。老人说,当时皓月当空,领队的战士说,基本上安全了,让大家歇口气再走。他们歇了半个多小时,又开始上路了,这一口气又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李家塔村,领队的战士让大家吃些随身带的干粮,继续赶路。

  凌晨3时左右,他们来到了李家塔村。又走了近一个小时,穿过黄箭山村。最后,进入到了陆埠界内,在一个叫做石门的村子里,终于到了三五支队的驻扎地,天已经完全亮了。

  “我们把粮食交给部队后,已经是早上六点多了,算了算,整整走了10个多小时。部队首长本来说要管我们吃早饭,但是因为有紧急任务要转移,我们说带的干粮还有,就回去了。”老人说。回来就相当顺利了,他们两个多小时就回到了村子里,路过蜀山渡时,检查的日军感到很奇怪,问他们去干什么了,他们说去山里干农活了,日本兵半信半疑地放行了,回来后,他蒙头就睡,一直睡到下午四点才醒。说起这些,老人发出爽朗的笑声。

  老人说,在日寇投降前夕,他还给三五支队送过两箱弹药,这些弹药是兄弟部队拨给三五支队的,他一个人也走了一夜山路把弹药送了过去。到时已经半夜了,和一个战士挤着还睡了一夜,醒来时发现被蚊子咬了一身疙瘩。

  凌宝庆老人现在五世同堂,孙子也50多岁了,他说,虽然现在生活很幸福,但是永远也忘不了那段岁月。




二、 凌绥百

凌绥百,男,出生于1915年,现年101岁,现居四川遂宁县城区上河街。曾任蓬溪县农工民主党副主委,从医70余年,离休前就职于蓬溪县中医院,历任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曾荣获全市“老有所为精英奖”。

 百岁老人凌绥百

     百岁中医还可为人诊病

  ——记上河街百岁老人凌绥百

  人物档案

  凌绥百,男,出生于1915年,现年101岁,现居县城区上河街。曾任蓬溪县农工民主党副主委,从医70余年,离休前就职于蓬溪县中医院,历任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曾荣获全市“老有所为精英奖”。

  个人爱好

  看新闻、徒步健身、练气功、打麻将、喝茶

  长寿秘诀

  多吃素,少吃肉;多步行,少坐车;坚持锻炼,乐于奉献,心胸开阔,家庭和谐。

  101岁老中医凌绥百,虽然年过百岁,不过说起话来声如洪钟,走起路来步伐轻快,精神矍铄,令人羡慕。目前,老人正享受着四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最大的曾孙在川大附中念书。

  忆当年 思路清晰不含糊

  “1942年起,我开始行医,先后在成都蜀华中学、西北中学当校医。后来回到蓬溪。”说起当年,老人稍作思量,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了那久违的过往,声音洪亮且思路清晰。据老人说,他曾任蓬溪县农工民主党副主委,在蓬溪县中医院当过门诊部主任、主任医师,退休后仍坚持留院行医17年。另外,因为对中医的独到研究,他撰写的医学论文在国际国内均有获奖。

  “他也是中国当代名中医,曾获全市‘老有所为精英奖’,从医至今70余年。”据其家人介绍,现在每天上午,只要有人来家里看病,他仍然会给人把脉诊病开方,不会含糊。

  说养生 饮食起居有门道

  问起养生秘诀,老人笑着说,“我现在还是有些老年病,不过并无大碍,自己都会调理。另外,在饮食和健身上花了点心思。”不过,从他的饮食起居,可看出老中医养生真有一套。

  “从50年代起,我每天早起跑两公里,然后在河边锻炼身体,同时坚持练气功八段锦。”他每天力行早睡早起,锻炼身体,平常坚持多步行、少坐车。“这段时间外面不是很暖和,他依然坚持在家里走来走去,活动筋骨,真的是不锻炼就不自在。”老人的孙女笑着告诉记者。

  在饮食上,他以清淡为主,主张多吃素、少吃肉,并且长期吃七分饱,如此可避免吃下过多油脂、盐分和糖分,减少身体负担,延年益寿。另外,他还有长期喝茶的习惯。他说,绿茶有抗氧化、抗菌、美容、瘦身功效,从中医观点来看,能利尿、化痰、解毒、清热、宁神,还可消除疲劳,是现代人的保健圣品。

  他坚持每天看看电视新闻,有时还邀上家人打打麻将,既可休闲娱乐,又活化脑力,或许这也是他保持记忆力不减的妙招!

  “我这个人乐于奉献,有事也不会记挂太久,自然很易入睡。”他笑着说,“这或许是我活了一个世纪领悟到的智慧。”不事事计算,更能性情平和,他认为不大喜大悲,生理上就不会因情绪起伏而受到不良影响。

  “能活到这把年纪,这家子也有30几口人了,儿孙们也很孝顺,我感到很幸福。”老人说,他要感谢党在他人生的美好时光给予的信任和关怀,感谢儿孙们营造了和谐团结的家庭氛围,让他享受到世人羡慕的天伦之乐。

  (记者 曾刚)


  三、凌秀英老人

70年祭扫新四军烈士墓

2014年金山网报道,江苏镇江也有103岁的凌秀英老人,看来凌氏真有长寿的传统。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前隍村的百岁老人凌秀英69年来坚持在每年的清明、冬至、除夕时祭扫新四军烈士墓。

 

丹徒区宝堰镇前隍村的百岁老人凌秀英69年来坚持在每年的清明、冬至、除夕时祭扫新四军烈士墓。 昨天冬至,老人在儿女的陪伴下,带着亲手制作的祭品前去扫墓,祭奠烈士。石小刚 谢道韫 摄影报道


志愿者们来到了宝堰镇前隍村凌秀英老人的家中,老人是丹徒区年纪最长的女性,今年已经103岁了,凌秀英老人身形佝偻、步履蹒跚却目光炯炯、精神很好,白发也极少。爱心人士为老人洗脚、修脚、理发过后,老人请大家品尝自己亲自栽种的西红柿、黄瓜以表示感谢。




四、凌旭明老人

                              湖南长沙:看望百岁老人 关爱困难群众

秋意渐浓,天气微凉。跳马镇斑竹塘群工站、社区党委书记杨正国及社工们来到辖区“百岁老人”凌旭明家中看望,为老人送上食用油、大米等慰问品。凌旭明今年已经102岁了,但依旧精神矍铄,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们来看他,他非常高兴。作为一名百岁老人,凌旭明坚持每天早晨散散步,做一些健康操。虽然拄着拐棍,但他仍然每天坚持着。他说,“跳马的空气很好,环境也十分的清幽,虽然我腿脚不是很利索,但我就是闲不住,喜欢看看外边的世界。”

 

大家愉快地陪着老人拉家常,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凌旭明感谢着说道,“党委政府关心着我这个老人,我十分感动。我一定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哪怕捡捡屋前屋后的垃圾。这样也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是对祖国壮丽江山的爱护。”杨正国很欣赏老人的心态,他关切地向老人说道:“近日气温逐渐转凉,您一定要注意保暖,保持身体健康,如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以向社区反映,我们会第一时间赶来。”老人的儿媳也说到:“感谢政府送来的温暖,他们将倍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一如既往地孝顺老人。”(跳马镇 彭露 黄朔闻 )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