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凌唐佐与河南商丘褒忠祠
作者:凌润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304  更新时间:2019-8-20 17:45: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凌唐佐是南宋初年,南京(今商丘)忠烈留守知府。褒忠祠是绍兴三年(1133年),南宋赵构皇上为他赐建,位在商丘古城。

现在,我把有关事宜,介绍于后。

一、凌唐佐简介

凌唐佐,字公弼(1072-1132年),生于安徽省休宁县,是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人士,是位文武双全的进士。自宗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后,先后在:大名府(河北境内)任“司户参军”(管户籍,赋税等,属八品官。);后在夏津县(在山东境内)任县令(正七品);由于政绩突出,被徽宗召至宫中,官职提二等,任“敕令所祥定官”(负责皇上命令的祥定工作);不久,升迁为“光禄宗正丞”(专掌皇上的祭祀工作);继而又任职于“登闻检院”(受理官民建议和审诉的机关);后又调至南京(今商丘)任“鸿庆宫翰林承旨”(翰林学士院主官)……多处为官。

后来,徽宗欲选一德才兼备的开封府尹,有个大官叫郑三益的推荐凌唐佐:“其才可堪大任”。徽宗曰:“非美髯闲于进止者乎?”(莫非是那位长着美好胡子,又有修养的人吗?),凌唐佐办事勤勉,孝敬长辈,礼让同列,通古达今,才华出众。而且,为官清正廉明,有威信,又政绩突出。资历、品德、能力俱佳。徽宗对他印象颇深,便欣然认命。

在任“开封府尹”(从三品)期间,把开封治理得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万民敬仰;四方豪杰绅士震服,纷纷来投奔。因政绩卓著,政和五年辛卯(1115年)十二月初二日曾受到徽宗嘉奖,把开封定为样板,把凌唐佐定为楷模,号召全国官员向他学习。(我们家谱中存有嘉奖令原文,且在《古城记忆》20192月出版的总第六辑书里已登载。

凌唐佐发觉“宋徽宗政治上昏庸无能,生活上穷奢极欲”这样会误国的。于是,趁工作闲暇之际,不分昼夜写了一万言书,为治理国家进谏,结果龙颜大怒,被调离京城,任严州知府(今浙江建德市,从四品。),后又被弹劾罢了官。

时任越国(在浙江绍兴一带)康王的赵构,很欣赏凌唐佐的才华,命唐佐为贴身“侍卫”。

靖康二年(1127年)元月,徽、钦二帝被金擒,北宋灭亡。1127年初,唐佐护驾赵构由越国辗转数地来到商丘,同年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商丘)即皇位,称宋高宗,南宋成立(北宋时期,商丘就称南京。是东京开封的陪都。

建炎初,皇上提名凌唐佐为“京畿刑狱加直秘阁”(管首都治安和保卫官职,并掌管秘阁事务。)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侵犯南京,赵构带兵逃往江南。凌唐佐临危授命为“南京知府”,留守京城,凌唐佐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十余万金兵铁骑围攻京城,唐佐带领军民奋勇抵抗,浴血奋战,誓与城池共存亡,终因城中兵少粮乏,又无援兵,寡不敌众,中伤被俘。唐佐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反而使金帅兀术非常敬佩,一面破例将他释放,一面指使宋朝叛将刘豫(原济南知府)劝降。金愿给唐佐高官厚禄,坚决不授。金无耐,仍让唐佐为南京知府兼应天书院山长(书院院长)。为保全满城百姓性命,唐佐暂且接受。

凌唐佐趁此机会,在宋汝为(原曹州知府)携助之下,秘密开辟一条南渡通道,将沦陷区的百姓、士人、财宝和文化典籍源源不断的迁往江南。在民族危亡之际,担负起抢救华夏文明的使命。在凌唐佐的努力下,应天学子南迁士人,为南方带去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繁荣。自南宋开始,江南地区开始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文贸的重心。就连一向被看作蛮荒之地的岭南,也建起了五十二座书院……。

在军事方面,凌唐佐秘联大名知府李亘和曹州知府宋汝为搜集金的军事部署情况,多次差人送往江南,使金吃了许多败仗。最后一次差侄孙凌宪,往江南送蜡书(军事情报),目的请皇上派兵里应外合收复南京。宪至江南,由副宰相吕颐浩把蜡书转交皇上,皇上以帛书回之。宪返回南京后,事泄。

金使刘豫把凌唐佐拉到开封吊打数日,软硬兼施,并继续劝降,严刑拷打不能让唐佐屈服,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他。凌唐佐忠于国家,忠于职守,指颈曰:“此可断,不可降也!”并破口大骂刘豫:“恨不见枭刘豫之首羁。”(我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亲眼看见杀你叛贼刘豫的头。)绍兴二年(1132年),凌唐佐被刘豫(此时刘豫已是伪皇帝)杀害,遇难地南京城外。

1133年(绍兴三年)正月,义军李横、牛皋等破伪齐军,收复了南京等地,并把凌唐佐为国捐躯之壮举秉报给高宗赵构。皇上深为感动,颁召天下,驰赠:“徽猷阁待制”(赠于文官最高荣誉——品德高尚或忠烈之士),并赠白玉碑一通(白玉碑白里透明,上边带楼,下边带座,且刻有碑文。)立在坟前。同年,高宗又命在应天府为凌唐佐建褒忠祠一座,享春秋祭祀。

凌唐佐不但精忠报国,德高望重,而且还是位著名的学者、诗人、画家。著有:《凌唐佐集解六卷》、《周易集解十卷》、《宋志六卷》等。《诗画黄山》集里有他的杰作。《全宋诗》书里第二十四册1570715708页收集的有他诗三首。

许多史书、史料都有凌唐佐事迹记载——

1)《商丘县志》(清·康熙四十四年)第104页。

2)《归德府志》(清·乾隆十九年)第802页。

3)宋《徽猷阁待制应天府事公弼公传》,乾道五年七月朔,鄂州罗愿撰。

4)宋《新安县志》卷七“叙先达”记载。

5)宋史《二十五史全书》卷二百五十八,第1203页。

6)《宋史》书第38册,452卷,1330513306页(忠义烈传)。

7)《读资治通鉴》卷111793页。

8)“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昆铜乡”家谱。

……

凌唐佐的坟地,在他的遇难处:归德府城外,火神台西北角(二里许),享堂庄南地里,占地十五亩。墓地里,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庄严肃穆。从商古城到唐佐墓地之间,神道两旁立着石人,石狮,石马等石像生。因为御赐白玉碑象征皇威尊严,加之人们对忠臣良将的敬仰,凡路过墓碑之处的人无不肃然起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惜,墓碑于1958年,具响堂庄村民讲:“为了找墓里财宝,趁月光明眉之夜,扒掉啦。至于碑,砸后,村民你一块我一块的拿回家,当化石用了。(原因:白玉碑质地柔软,平时村民割麦划破了手,从碑上划下些粉沫,一抹就不发炎了,且伤口长的快。)”

二、褒忠祠三建三毁

第一次建:1133年,即绍兴三年(凌唐佐为国捐躯的次年)。

宋高宗赵构赐建,祠内敬奉凌唐佐一人,建在应天府城内(老城),后毁于水。

第二次建:1502年,即明弘治十五年,建在新城(今商丘古城),协忠祠之后。祠内仍是敬奉凌唐佐一人,明朝末年时毁于兵。

第三次建:1681年,即清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在古城内重修。庙内敬奉三人:凌唐佐端坐在中间,另有明归德府检校董纶,柘城举人陈闻诗二人,此二人是在1533年发生的师尚诏事变中遇难。

第三建,毁于文革,红卫兵小将之手。具体,商丘县志,归德府志有记载。

三、商丘志有关褒忠祠记载的原文

1)《商丘县志》——清·康熙四十四年(即公元1705年)第104

“褒忠祠:祀宋南京留守凌唐佐,明归德府检校董纶,柘城举人陈闻诗也。唐佐字公弼,休宁人。建炎初,留守南京,仗义遇害,赠徽猷阁待制。董纶、陈闻诗二人俱死于嘉靖葵丑柘寇师尚诏之变。诏赠纶本府同知,闻诗风阳府同知,立祠协忠庙后,明季毁于兵。本朝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重修。

2)《归德府志》——清·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第802

“褒忠祠:祀宋南京留守凌唐佐、明归德府检校董伦、柘城举人陈闻诗也。祠在协忠庙后,国朝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重修。更建别室,祀明季乙亥、壬午死节诸人。

四、弘扬凌唐佐事迹,为复建褒忠祠作舆论准备

凌润华是凌唐佐长门第二十八代嫡孙女,解放前古城东二十五里前后凌阁两村及商丘周边凌唐佐的后人,每到清明佳节去祖坟给始祖凌唐佐祭祀时,先到凌佰如(凌润华的爷爷)家集合,祭毕,再到凌佰如家坐叙就餐,此举动,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商丘只有凌润华一家长辈故去后,葬在老坟地里,埋在唐佐坟前左右,有携子抱孙之说。

凌润华的父亲凌济生,194627岁因病英年早逝,那时凌润华三岁,撇下独生女润华及母亲,孤儿寡母二人。1997年凌润华去祖坟葬母,准备让父母合葬之时,因坟地收归公有,分给农民耕种,不让埋。但,听说是凌唐佐的后代肃然起敬,才得以父母合葬。

为什么,商丘人们对凌唐佐那么深爱,只知:“是忠臣良将,朝里大官,为国捐躯,”具体事迹说不清。碑已被毁,碑文看不到了。找前后凌阁两村祖人打听,几位老人提起祖先,眼中落泪,感到对不起祖宗:“老家谱失传,新家谱又记载不祥,谁也说不清祖先的事情。”并劝我:“几百年前的事啦,许多男子都弄不清,你一个女子,别费那个心啦。”我讲:“试试看吧。”就凭着我对祖先一颗爱心,舍得出力,舍得花钱,执着的查找,研究近二十年。

凌润华认为自己是长门之后,责任重大,1998年退休之后,全身心的投入考查凌唐佐的事迹之上——十余年来,访老人、查电脑、多方查家谱。到新华书店和大学图书馆查史书和历史资料、到县志办公室查县志,沿着先祖凌唐佐的足迹走访到浙江等地,终于弄清了凌唐佐的来垄去脉。虽许多史书、史料都有凌唐佐事迹的记载,但都是片面小段。凌润华考查后,把许多不系统不全面的材料补充归纳成文,才有今天的结果。

凌唐佐的一腔爱国热情,深深的感动了我。他为国捐躯后,其后人并没迁回祖籍,而是在商丘安了家,他就是我们这支凌人的始祖。于是,开始继承和弘扬他。

20103月由凌润华主编,在南北凌阁两村祖人的支持下,重修了家谱,完善了始祖的事迹。并且把商丘及周边凌唐佐的后人,都载入了家谱之中。

因为凌唐佐的事迹久远,历史文物又不存在啦,人们对他已经淡忘。为了弘扬他的爱国精神,为了给恢复褒忠祠作舆论准备,凌润华作了以下工作:

向京九晚报投稿:200739日、2013514日、2017425日,曾三次登载了凌唐佐事迹文章;向商丘文联投稿,先祖事迹被载入《商丘史话》书中,于20189月出版;向商丘宣专部投稿,先祖事迹被载入《名人与商丘》书中,于20188月出版;向政协投稿,先祖事迹被载入《古城记忆》书中,于20192月出版。

最近两年凌润华又邀请河南省戏曲作家任金义同志为凌唐佐写古装电视剧,正在进行中,期待成功。

五、请求政府复建褒忠祠经过

由于凌润华考虑恢复褒忠祠意义重大,加之,商丘正在恢复古城古茂,打造文明城,打造旅游城,想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请求政府恢复褒忠祠。

于是复印许多份申请书,又复印许多份凌唐佐事迹和褒忠祠的有关材料,向政府多个部门递交(听说归那部门管,找那个部门。)先后到的部门如下:

20145月,向睢阳区文联提出申请,并邀请文联同志派人参加考查,当时是尚骥同志去的,南北凌阁两村人也派代表来了,由我女儿开车,同到响堂庄凌唐佐墓地考查,和那里老村支书、新村支书、老会计、年龄大的村民等许多较知情者座谈。得到时任文联主席尚起兴同志的大力支持和鼓励。

2014年夏,向睢阳区宣传部递交申请,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的张学勇同志,非常重视,一有机会,他就向商丘市政府反应群众这一请求。

201512月,向睢阳区文化局递交申请,收件人:胜鹏局长。

2016年夏,向睢阳区旅游局递交申请,收件人任少华局长。

2017425日,到睢阳区信访递交申请,当时是睢阳区纪监委书记任广瑜值班,他接见了我和女儿俩人。他也很支持,表示尽力而为。

在向政府申请复建褒忠祠期间,曾得到中华凌氏宗亲网里,凌氏宗亲们的大力精神支持和鼓励。例如:凌文斌、凌忠良、凌庆南、凌江、凌淼、凌家发等人。尤其凌文斌宗亲于20188月亲自来商丘一趟,拜访了张学勇等同志,向他们进一步申诉复建褒忠祠的意义,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希望商丘政府尽早批准复建。此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六、政府终于批准了“复建褒忠祠”

20188月至9月间,张学勇同志让我向清华大学管商丘规划的设计院马京涛院长,提供有关凌唐佐事迹和褒忠祠的证据等材料。通过设计院同志多方考查论证,把褒忠祠列入了复建规划。

此后,张学勇同志又向政府递交了材料和申请,经过政府考查研究,终于得到了政府认可和支持,批准了复建褒忠祠之事。并于20195月批下了地皮,并制出了褒忠祠规划图,真是大快人心。

功劳归于商丘政府部门各级领导和有关同志,作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将要恢复“褒忠祠”这一历史文物。

七、复建褒忠祠意义重大

“褒忠祠”将再现于商丘,这是商丘一大喜事,也是国家的喜事。意义重大——

首先,是历史赋予商丘的历命:褒忠祠自1133年赵构皇上赐建,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重建、重修,一直保存到解放后。不仅是为了弘扬凌唐佐,而是通过这个标志,让人们了解爱国将领的历史,来激励一代代人的爱国热情。

褒忠祠毁于新中国之手,我们有责任恢复它。

其次,是写历史,尤其商丘历史的需要:中国历史从宋朝到金朝,这个过度时期,出现了个南宋,而商丘是南宋的国都,唐佐是为保卫国都,保卫南宋而死,是这个过度时期的民族英雄。商丘少了这段历史,历史就不完整。

再次,为了弘扬商丘,进一步提高商丘的知名度:凌唐佐的一腔正义热血,撒向祖国大地,撒向商丘这片热土,国家没有忘记他,他的事迹载入许多史书,他是国家的骄傲。而作为他的牺牲地的商丘,更不应该忘记他。商丘的历史厚重,英雄辈出,他也是我们商丘人的骄傲。弘扬他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商丘的知名度。

最后,褒忠祠将以一种符号,吸引凌唐佐的后人及凌氏精英,来商丘祭拜祖先,会给我们商丘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机遇。

 

 

应天书院


201989日稿

附(简历)

作者简历:凌润华,女,生于1943年农历二月初一,商丘古城人,大专文化。1964年考入中国农业银行商丘县支行,一年后转为国家干部。1987年考评为会计师,后任储蓄所主任,稽核科副科长,1998年在商丘市梁园区农行退休。退休后潜心研究凌氏文化,弘扬凌氏英模之精神。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