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台胞凌氏两代情系祖籍
作者:华夏经纬…  文章来源:07/23/2004/13:39 华夏经纬网  点击数5666  更新时间:2006-3-1 20:23:47  文章录入:凌淼  责任编辑:凌淼

今年四十五岁的凌先生,虽然生于台湾长于台湾,但他却与老父亲一样深爱着祖籍喀左县。自2000年凌先生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回乡探亲祭祖后,对喀左的情感日益升温,用他的话说:“总是割舍不下”。这份情怀化作乐于为喀左发展做奉献的不竭动力。几年来,他为促进喀台两地交流与合作煞费苦心,乐此不疲。

 

前年和去年,辽宁省两次举办“台湾知名企业家辽东半岛观光周”活动,喀左请来七位台商都是他组织联络的,而且每次都带来两三个项目洽谈签约,用他的话说:“要来,就要找能干事的人来,不能玩虚的!”

 

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凌先生挤出时间于去年十月专程来喀左,考察水泥业。回台后,他靠朋友、找关系,跑遍台湾的亚东、嘉新、环球、建台、幸福、信大、东帝、台湾八大家水泥厂,面见高层主管或老板,动员说服他们派人到辽宁考察投资,他充满信心地说:“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和辽宁丰富的矿脉资源,一定会吸引台湾水泥业关爱的眼神!”

 

凌先生从报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西省派出四百万人到沿海打工,一年使江西面貌大变样。他想,江西的经验很适合喀左,便亲自出马到北京、深圳两个台企,为喀左争取来430名用工指标。

 

喀左送给凌先生一本厚厚的招商项目册,他天天带在身边,一有机会,便拿出来向台湾朋友介绍。去年回乡时,台办的人发现项目册已经翻“烂”了,关心程度,可见一斑。

 

凌先生考虑到,老家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他最近向喀左台办透露一个心愿:他与老父亲商量好,从每年的收入中拿出一笔钱,在喀左的高中设立奖学金,鼓励学子们奋发上进,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桩桩,一件件``````,凌先生的事迹深得老家人称赞,他的名字已被老家人熟知。(辽台 傅彩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