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凌氏新闻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推荐]崇德堂凌氏家谱修编有感-凌瑞良          【字体:
崇德堂凌氏家谱修编有感-凌瑞良
作者:凌瑞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762    更新时间:2013-2-23

 

崇德堂凌氏家谱修编有感

 

凌瑞良

 

凌姓是我国大姓之一。宋代位列全国姓氏人口第一百六十位,以江苏为第一大省;明代位列第一百八位,江苏仍为第一大省;当代凌姓人口近七十一万,列第一百七十四位,主要分布广东、广西、江苏。

追溯凌姓之源,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并经考查多部各地遗存家谱综合得知,凌姓起源有三种说法:凌氏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姓姬名封,周武王灭商后将其封于康(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史书上称之为康叔。周武王去世成王即位尚年幼,由其叔周公姬旦当国听政,其后成王的管叔、蔡叔、霍叔又勾结武庚(纣王子)叛乱,平定叛乱后将殷商故都(即今河南省殷墟)周围地区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康叔为卫国第一代国君。康叔的支子(庶出子)在周朝做官,官职为凌人,周礼天官之属,为掌冰室之官,负责储藏及供应王室用冰。其后裔就以此官名凌字为姓。

一说周文王姬昌第十六子名耽叔,封国于凌(今河南平舆县),后裔以国为氏,称凌氏。又一说,古时泗水郡有凌水,居民以水为氏。本谱以康叔得姓为远古始祖。

凌姓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现已形成多地各支系统。凌氏子孙个个淳厚朴实,耕读传文之风代代相传,凌姓子孙文武皆备,名人辈出。特别是唐、宋、元、明朝期,我们的祖先曾辉煌过,历代名人有三国吴偏将军凌统,隋户部尚书凌恭,唐兵部尚书凌宫育,唐刑部尚书凌应奇,唐司马凌宗一,北宋工部侍郎凌策,吏部侍郎凌哲,宋侍制凌公弼,元朝秘书少监吴兴郡侯凌时中,翰林学士凌震峰,都御凌隆峰,平江路总管凌子正,我迁世祖、元朝进士凌随,明代湖广巡抚凌相,兵部尚书凌贤,《万姓统谱》著者凌迪知,明代《拍案惊奇》的著作者凌濛初,现当代经学家、音韵学家凌廷堪,当代铁路工程专家、1950年学部委员(现称科学院院士)凌鸿勋,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凌纯声,女小说家、画家凌淑华(原名瑞棠),江苏省原副省长凌启鸿教授等。

关于我崇德堂凌氏家谱的几点说明:

一、据我旧谱(1883年)记载自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名凌字为姓,其后传至东汉校尉操凡四十三世,一世至二十世无考。二十一世至五十九世(凌宫育父扬祖)的世系传承已由常州古方村《馀庆堂》族兄凌庆南根据上海图书馆馆藏的《阳羡凌氏家谱》理清(是否可靠尚需进一步考证)。然我大凌巷《崇德堂》旧谱是以唐朝兵部尚书宫育公为一世记载,故本此修谱原则上还是遵循原旧谱,即仍以宫育公为一世记载。

二、我原旧谱中,记述“封”是凌统长子,“烈”是凌统次子,而仔细查阅其他各地家谱发现均称烈是统公长子,而封是统公次子,故趁本次修谱特以纠正。

三、大凌巷《崇德堂》1883年旧谱中曾提及烈之后无考,传十三世至唐,于是以十四世讳安为唐朝时凌之始祖。按此说:安不是烈的儿子,他俩间应有十三代失考。为尊重原谱,本次新修谱中应在世系表中把这种断代现象体现出来。

四、孩提时,总是听祖父(凌耀庆)及家族其他长辈讲,我们大凌巷的世迁祖是从安徽(故时称徽州)而来,且说世迁祖当初是挑了一担茶担(相当于现时的穿街走巷的小买货担)来到大凌巷。现在看来祖父的说法不尽可靠,因为查阅我1883年凌氏旧谱及常州、江阴等其他同族凌氏家谱均可发现,我们大凌巷的始迁祖是元朝末进士凌随。他是恨元末张士诚之乱同兄凌渐一起自古时湖州府馀杭连夜划小船隐居至古时梁溪芙蓉山东麓大凌巷。当然,祖父及长辈们传说,大凌巷始迁祖是从安徽而来,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经查阅、研究我凌氏其他地方旧谱及有关资料,发现凌随虽出生在湖州安吉,但安吉并不是凌随祖先的原始出生地。凌随的祖先是第二十六世凌唐佐,字公弼,原居住在安徽省休宁县,宋朝元符庚辰进士任至徽阁侍制(有勅传),寿四十三,配田氏,生子二,一个叫仁卿,一个叫信卿。宋高宗时,自安徽新安迁至湖州安吉铜山乡北庄。由此看来若追根溯源,说我大凌巷凌氏的祖先是从安徽而来也有道理。

五、凌随公后裔迁徙情况补证

我凌氏旧谱上一次修编在光绪九年癸未年(公元188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年历史。当初主修编者为小凌巷玉堂公后裔裕堂,参修编者有族兄裕堂儿子秀润及胞弟裕泰、堂兄裕生、裕盛及大凌巷玉章公后裔廷玉等人。存封至今的这部凌氏旧谱真是我大凌巷、小凌巷、曹家坝凌氏子孙的传家至宝。旧谱的编纂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们将永远怀念他们。旧谱现保存在小凌巷玉堂公五十三代孙凌应奎家。

旧谱对玉章公后裔的世系传承脉络基本清晰,其中明确记载着世迁祖随公的第四代,即四十世恭公留大凌巷外,其弟俭公的三个儿子均去西仓,让公去太伯乡。又旧谱上指明,传至随公的第五代,即四十一世,恭公的长子玉章公留大凌巷,而恭公的小儿子玉堂公迁居小凌巷。旧谱的这一记载有误。2011年我们有幸得到居住江阴峭岐凌汝宝族兄于2008年修的家谱,仔细查阅,发现我大凌巷1883年旧谱中有三处错误,

一处是旧谱中说恭公小儿子玉堂直接迁居小凌巷,其实玉堂公传至其第五代孙子美的两个儿子元奎和元德,两人才开始由大凌巷迁居至小凌巷;另一处旧谱中记载反映的是四十三世国兴公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秀卿。其实,秀卿只是国兴公的小儿子,国兴公还有一个长子名叫添源,于元朝天启年间(1621-1627)先由无锡迁居江阴凌家村后转迁江阴季家沙,现那里有相当多的凌氏子孙;还有一处是我旧谱中未把三十八世浩公孙子司衡的去向说明,其实司衡的儿子叫子俊,其同样迁徙到江阴,现江阴沿塘凌家街有其后裔。

另外需说明,现江阴新河滩也有我大凌巷41世玉堂公的后裔。经查考,这支后裔是玉堂公传至第四代孙进贵的三个儿子:汉宗、消宗、信宗一起始迁到江阴新河滩的。

20132

 

文章录入:凌庆南    责任编辑:凌庆南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贺首届安徽省凌氏宗亲联谊会
    2014年清明节前举行全国大祭
    华东凌氏宗亲联谊会新年贺词
    赞修凌统公墓功德榜
    华东三位教授正在为各自家族
    蛇年新春寄语凌氏宗亲
    凌氏资料汇编第一辑出版啦
    华东凌氏宗亲联谊会向国内、
    华东凌氏宗亲联谊会寻访江阴
    华东凌氏宗亲联谊会章程(试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