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溯源 >> 各地分支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深刻缅怀凌氏抗日志士          【字体: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深刻缅怀凌氏抗日志士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02    更新时间:2015-7-24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缅怀中华凌姓抗日志士

1.抗日英雄凌铁拳

凌荣炳,丹徒荣炳蒲干人。出生于雇农家庭,10岁给地主放牛,16岁外出打短工。1942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担任蒲干村党支部军事委员、宝南区锄奸干事;1945年,任茅东县陶宝区委副书记兼副区长职务。1938年初日军相继占领上海、南京后,沪宁铁路沿线老百姓都生活在日军野蛮屠杀的恐怖之中,中国人民无法有尊严地生活下去。家住丹徒县的青年农民凌荣炳他先是参加地方抗日救亡活动,在苏南抗日斗争最困难的1942年,毅然参加了新四军,并加人了中国共产党。19434月,凌海波担任了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凌荣炳当了他的警卫员,他们一起在茅山地区坚持抗日斗争,前后数年,他们一起睡麦田,住牛车棚,同生死,共患难,结下了生死情谊。一次,县委在牛车棚开会,研究反扫荡计划时,从宝堰据点开来一条货船,这是日军为了不暴露意图,故意不乘汽艇,也不坐客轮,妄图突袭茅东县委、县政府。然而敌人的企图却没有逃过凌荣炳高度警惕的眼睛。当伪装的敌船靠岸,日军刚一露头,凌荣炳便一边大喊“鬼子来了”!一边举枪射击,把鬼子引向自己,他在茅东县长凌海波等;领导的关心教导下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坚定自觉的革命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积极投身华山阻击战,为镇句金丹“四县抗敌总会”的正式成立献上了一份奠基礼,取得了茅山地区反日寇大扫荡战斗的第一次胜利。他积极参加新四军在茅山地区组织的雇工会,并以雇工会会长的身份组织雇工与地主和资本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他在新四军茅山工委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清乡斗争,深得一方老百姓的拥护;他曾英雄虎胆、孤身一人打死直溪桥日军哨兵;他曾紧密依靠群众,干净利落地除掉西阳鬼子据点的汉奸。他曾独闯宝堰鬼子据点,双拳打死鬼子特务大队长,“凌铁拳”的美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他还用一场大火,烧掉了西阳与石马桥十里长的竹篱笆,打破了日寇“铁壁合围”的苦心经营。他经常晚上点燃一支纸捻子在手上睡觉,纸捻烧尽,烧痛手指,警醒自己,在斗争最紧张的时候,保护领导和同志们的安全;他曾策反伪军,为破获和清除掉“建峰总社”特务组织建立功勋;他曾参加由凌海波率领的茅东警卫攻克九里镇伪军据点的著名战斗……抗战胜利后,194510月,凌荣炳遵照上级党委决定留守江南。 1946528日,由于叛徒告密,凌荣炳在征粮途中,遭遇到埋伏在蒲土干村上一个连的敌人的围攻,凌纵身上屋,撤至巨村。敌派人诱其回蒲援救被捕的弟弟,凌明知是计,但念及征收粮税工作尚未完成,决定返回蒲,一进村即遇敌军七八人,激战中手指被打断,退至三岔湖,跃身入水,潜游至对岸,头刚露出水面被敌击中,壮烈牺牲。凌荣炳牺牲在荣炳之后,尸体被运到宝堰示众,最后身首异处,头颅被挂上了句容城墙“示众”,而尸体则被宝堰当地的游击队掩埋。1950年,由凌海波倡议并请陈毅报请党中央有关部门同意,经苏南行政公署批准,以凌荣炳烈士的名字命名了他的故乡——荣炳。
    1953
年,凌荣炳的家人才到宝堰根据当地老百姓的回忆,在疑似下葬的地方给凌荣炳建了墓,1972年,将墓迁到了家乡荣炳;1986年,当时的荣炳乡政府,以他的墓为主体,将附近的烈士都迁进了烈士陵园。1946年春,凌荣炳给凌海波写了一封信说:“万恶的国民党反动派利用亲戚朋友关系,施尽各种卑鄙无耻的手段来引诱我,又悬赏十石大米捉拿我。但我有钢铁般的意志,敌人一切美梦,都被我打破了。”谁知就在他写信后不久的428日就被敌人杀害。为了纪念凌荣炳烈士,凌海波多次到丹徒县政府陈述申请,把凌荣炳出生、斗争、牺牲的地方改名为荣炳乡,并最终获准,这也是对英灵的告慰。

2.凌须仁受酷刑不吐真情
  1940年,年轻的凌须仁和他哥哥凌毛毛生活在洋湖村,家里有几分薄田,两人年轻力壮,又肯吃苦,有活就干,日子虽清苦些,却还能勉强度日。不幸的是村里的地主看中了他家的那几分薄田,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行霸占了去,并叫打手把兄弟俩驱赶出了村子。可怜一夕之间,两兄弟就一无所有,随时有可能饿死在路边。正当兄弟俩绝望万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人——凌须仁小时侯的玩伴蒋大王。多年未见,两兄弟见面不免激动一翻,问长问短,尤其是凌须仁早把不幸抛掷脑后。凌须仁拍着蒋大王宽厚的肩膀问道:“兄弟这两年到哪混了,怎么音信全无?”蒋大王笑而不答,眼睛里却流出异彩来。凌须仁感到这个小玩伴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可具体哪里变了又说不上来。蒋大王这回出现却是来帮助凌须仁的,他告诉凌须仁金坛县西阳镇宣庄村需要雇佣人手。天无绝人之路,兄弟俩背井离乡来到了金坛县西助镇宣庄村,靠租种人家的田生活。他兄弟俩不愿寄人篱下,就在山边搭了一间小草棚,长期住在这里。在后来的接触中,凌须仁慢慢地了解到蒋大王早就加入了新四军,大小战争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回,在战争的洗礼下,难怪他变的如此沉稳!有时候,凌须仁摸摸自己抓锄头磨出来的老茧,在摸摸蒋大王握枪杆子磨出来的老茧,羡慕不已,真想自己也能做些什么!因为蒋大王的关系,凌须仁和游击小组其他成员也慢慢地熟识了。又由于小草棚靠近山里,地处偏僻,因此新四军游击小组的同志经常来小草棚歇脚、开会。
  1943 4月的一天上午,游击小组的六位同志在凌须仁的草棚里开会时,却被坏人发现告密。盘踞在西场的日寇出动10多个人前来搜捕游击队战土。考虑到敌众我寡,不能做无谓的牺牲,游击队战士决定分散转移。可是长枪携带非常不便,且容易暴露,但是又不能轻易把武器扔掉,要知道这些武器可是战士们用鲜血从敌人那夺过来的啊!战士们很着急,有人甚至提议与敌人战斗到底。此时凌须仁看到自家门前的草堆,灵机一动,赶紧在中间挖了个洞,把6支长枪去藏了进去。蒋大王有些担心:“须仁,万一……”“放心,人在枪在!”此时的凌须仁觉的特别骄傲。日寇来到小草棚扑了个空,气恼万分,把怒气全出在了兄弟俩身上。他们将凌须仁和他的哥哥凌毛毛绑走,带到了对达村分别拷问,逼他们交待新四军游击队的下落。无论敌人怎么严刑拷打,兄弟俩始终没有说出新四军的秘密。
3.
凌金来热心支持抗日
  1940年夏,烈日当空,中午的村子很静,人们大都睡午觉了,只听到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嚷。一队新四军战士从丹阳方向走来,准备赶到金坛县石马桥一带。炎热的天气使战士们体力不支,个个口干舌燥,走路都有点摇晃,当战士们走到凌家庄村时,由于路途不熟,迷失了方向,又加之天气酷热,一些战士出现了中暑现象,队伍无法前进,于是部队领导,命令停下前进的队伍,一边让身体好的战士照顾中暑的士兵,一边亲自察看地形。
  部队领导思考再三,决定找一个当地的村民带路。走了一段路,发现家家门都锁着,领导又不想去打扰人家。终于,他们发现了一丝曙光,不远的农田里有个人在那儿弯着腰割草。于是,部队领导走上前,说清了缘由,希望他能帮忙。那人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儿,对他们说:“我带你们去。 猜也猜得到,那人就是凌金来。凌金来随他们来到部队停驻的地方,发现不少战士都面色通红,嘴唇干燥,他想,应该是中暑了。他果断地对部队领导说:“不行,你们这样不能上路,得先补充水分。”于是,他带着一些战士到了自己家,运了很多水过来,又拿了一些毛巾。战士们补充了体力,精神开始好转,大家都对凌金来感激万分,部队领导更是紧紧握住凌金来的手说不出话来。这大概就是军民鱼水情的体现吧.喝完水,凌金来又领着队伍前往目的地。凭着自己对周围地形的熟悉,凌金来领着这支新四军队伍沿着崎岖的山道,终于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1943年春,由于日寇对茅山地区严密封锁,围起了竹篱笆,还修筑了大量的碉堡,造成抗日根据地的物资严重缺乏,尤其缺衣少药,很多战士生了病没有药医,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危难时刻,西阳镇的几名开明绅士从镇江秘密购买了一批新四军急需物资,准备送到根据地。中共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找到凌金来,请他帮助运送,凌金来根本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一天清晨,凌金来悄悄地找到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组成运输队,他们化装成进城赶集的模样,推着独轮车向镇江赶去。到达镇江西门后,在当地中共组织的安排下,他们藏在一家店铺里等待物资的运来。第二天晚上7点多钟,油印机、油伞、药品等一批物资悄悄地运到店中。凌金来立即组织打包,把物资装上独轮车,每车重约200多斤,然后连夜出发。一路上,他们避开日寇的岗哨,沿着田间小道,昼宿夜行,终于在次日的夜间,将物资送到金坛县西场镇南下庄,交给驻在那里的新四军部队。

 

文章录入:凌蒲溪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