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 |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溯源 >> 凌姓来源 >> 正文 | ![]() ![]() |
|
|||||
凌氏研究系列之凌氏起源 | |||||
作者:bg8sm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0724 更新时间:2012-1-21 | |||||
凌氏起源(吉公34世孙凌冰撰) 不叙康叔何有凌氏。凌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朝宗法制之“胙之土而命之氏”的产物,系康叔世宗分姓而出,与康叔及其封国有渊源。 宗法制的核心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嫡子,即兄长地位的不可动摇性。《礼记》记载:“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就是长子立为“嫡子”,为世代相传的大宗。而其余的庶子(即诸弟)即为别子,对长子来说是为小宗。从别子起要自立新宗,他即为这个宗的始祖,即“别子为祖”。别子的嫡长子也世代相传,“继别为宗”,也成了“百世不迁”的宗。而他的诸弟(即庶子)不能继别,庶子之子也不能继别,只能继承自己的父亲(即庶子),即“继祢者为小宗”。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在紧密严厉宗法制下,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分封,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以谥为姓,而下三代有世功则有官族,其后世,或氏于国,或氏于谥、或氏于官、或氏于爵、或氏于字、或氏于居、或氏于志、或氏于事、或氏于名、或氏于地,于是授姓命氏有多种形式。周王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这样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也就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氏号的家族。 据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介绍,凌姓,系出河涧郡,姬姓,卫康叔支子仕于周,为凌人氏。《元和姓纂•十六蒸》、《氏族大全》、《姓纂》有相同的记载:“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通志•氏族略》也指出:“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从许多古籍记载皆证实,凌姓来源于官名。据史学者考证,凌姓出自黄帝世孙姬昌的后裔确证无疑。 周武王姬发,姬昌之子。其拜太公望为师,弟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之战大败商军,纣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继用国号周,史称西周。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三个奴隶制王朝。周朝立国后,为了巩固自己家族王朝的统治,根据宗法制度的宗支原则与分封制度相结合,将他们的既得利益,按照等级分配给各个姬氏家族和一些相关功臣。王畿和四土都实行宗法制等级分封,周天子为天下之大宗,诸侯之天王,在王畿内由天子直接统治,将土地分封给官员、子弟为采邑。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赐封同母弟封采康邑(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姬封始立康国,史称康叔封。据史载,周武王建周朝后,先后封了七十一诸侯国,其中姬姓五十三个,一个姓演化出几十个姓氏,而这五十三个诸侯国中,各又分出若干姓氏,中国有二千三百多个姓氏都是出自姬姓。 在周武王建周朝初,姬发采纳了周公建议,对商民行安抚以稳定天下形势之度,把殷遗民封给纣王之子武庚为殷侯禄父(辖今河北、河南一带),以奉行祖先的祭祀,比照享受诸侯的待遇。周王室迅速向前殷周边扩展领土,为了治理殷民,监视商王室贵族的动向,特将蔡叔、管叔、霍叔分封于邶、鄘、等地,于殷侯周围,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外加上康邑,对殷旧都朝歌之地形成包围之势。 公元前1045年,西周第三年,武王姬发驾崩,享年五十四岁。其子姬诵继位,这就是周成王。成王功造东都洛邑,死时四十二岁。继王位的成王年纪尚小仅十二岁 ,由叔周公姬旦摄理朝政。(周公旦摄政七年,然后归政成王。后一度被谮,奔楚。不久,成王知其无罪,召还。病卒。葬于毕<今陕西西安南>。谥文。其事迹见《鲁周公世家》、《周本纪》。) 周公摄政引起了“三监”的不服,逐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这时的周王室政权尚不巩固,局势十分危急。周公旦权衡利害,奉成王令东征,三年后叛平,杀武庚禄父和管叔、流放蔡叔勘定内乱。在平叛中,康叔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周王室因其忠诚而大加赏赐,扩展其封地。公元前1042年,周王室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封给康叔封,加封康叔爵位为伯,让康叔迁徙至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定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又命齐、鲁、燕诸侯平定夷狄之人,将原本管蔡监管的殷商之民迁到卫,由康叔管理所有殷商遗民族人,以卫国拱卫周王室。 康叔在原殷地建立了卫国后,精励图治,百业具兴,政通人和、还得到不少旧贵族的支持,对稳定西周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卫国传到末代王君卫君角。在公元前221年,秦倂天下,嬴政立为始皇帝,但是保留下了卫国。十二年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登基,废卫国,降卫君角为庶人。卫国绝祀,其国之公族遗民逐以国为姓延世,史为卫姓正宗。卫国是生存时间最长的诸侯国之一,在周朝立国,前后卫国共计八百三十八年,传三十五君。 公元前1037年,周成王君临天下期间,其信赖和仰仗康叔。举康叔为周司寇,掌管刑狱、诉讼和监察方面事务,授爵为伯,并赐卫宝祭器,以彰其德。在这一年,康叔到宗室周朝任司寇职,把自己的封国交由世子代为管理,自己带着支子姬甸,留居周王朝都城镐京,一同辅政于侄子周天子成王。姬甸在朝庭内府担任掌冰政之官,官名凌人。 凌人属掌饮食类的内职天官,这一类的官职,除了为王、王后和太子的饮食服务外,还负责供给宾客、祭祀以及喜丧事等所需饮食配制。为了家族朝廷安全,内职一般由至亲至信家族之人担任,当然是只有由支子一类的族人担当,因为世子是要继承王道的。《周礼·天官·凌人》记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盘冰。夏,颁冰掌事。秋,刷。”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周代朝廷设“凌人”这一官职,为周礼天官之属,掌管储藏冰凌。 甸公,姓姬名甸,周文王孙子、周武王侄子、卫康叔支子、周成王堂兄弟。公元前1037年,仕周官凌人之职,掌管冰政,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037年前后数十年的周朝成王和康王年间。由于储藏使用冰凌之专业技术要求很高,凌人一般由父子兄弟相互世袭传承。随着周王朝的兴旺富强,进入了成康盛世,各诸侯国也有了对凌人的设置需求,甸公的后代作为来自周朝廷的凌人专业人员,还被分派到各诸侯国担当凌人之职,在周朝初步形成了凌人官族群体。 甸公传至曾孙姬阅辈,凌人作为诸侯康叔之世孙,已经世袭凌人之职达三代,他们远离卫国宗室,世居朝廷和各王室,已经形成一个特殊的“世卿世禄”的官族群体,承袭周朝实行之宗法礼制,是需要得到君主允许,分族立宗建氏了。于是乎,天子沿“胙之土而命之氏”之礼制宗法,逐对凌人官族予授姓命氏,因凌人尽忠职履历朝廷及各王室三世,有世功得官族,而立新宗氏族,乃赐官为姓而命之氏,号“凌人氏”。 从此,凌人族群,从姬姓大宗之中分离出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宗族。凌人氏族的诞生,也给“凌人”这个名词赋予了新的含义,凌人自此,既是官名,又是氏族姓名,在朝廷掌冰政的官为凌人,凌人这群人的宗族群体称之为凌人氏,后省文简号而称之为“凌氏”,凌氏自此始,世代相传至今,史为凌氏正宗。 姬阅公时代,凌人官族受姓立宗建氏,始有凌氏宗族凌姓。据查历史朝代,远古周朝前尚无所祖,周朝时才有其宗,由此推演得知,就因为甸公系诸侯康叔之子,仕凌人而传世官达三代成官族,袭礼制宗法得以分族立宗,所以,凌氏宗族的始祖是卫康叔(姬封),而卫康叔的支子甸公(姬甸)当是凌氏宗族的祖宗,而真正改姓凌的人,是其重孙姬阅辈之全体凌氏族人。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氏明贵贱”的社会功能也随之消失。这以后氏开始合一,凌氏宗族族人以凌姓立派繁衍子孙至今。 |
|||||
文章录入:bg8sm 责任编辑:admin |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凌氏研究系列之凌氏堂号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
![]() |
Copyright© 2005-2022凌氏宗亲网-全球凌氏精神家园—蜀ICP备11014397号-1,QQ:2777124062 邮箱lingmiao#163.net(#换为@),微信订阅号:凌氏宗亲联谊,凌氏宗亲网,微信群:凌氏宗亲网,程序:凌海波 美工:凌北党, 顾问:凌焕新、凌鼎年、凌德祥、凌瑞明,副站长:凌庆南,凌斐锦,凌蒲溪,凌斌涛,凌前福, 凌家发, 站长:凌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