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凌氏宗亲论坛 (http://lingmiao.net/dv/index.asp) -- 凌氏新闻 (http://lingmiao.net/dv/list.asp?boardid=8) ---- 官庄,港口及林野地名的来历? (http://lingmiao.net/dv/dispbbs.asp?boardid=8&id=275) |
-- 作者:龙溪凌氏宗谱 -- 发布时间:2006-10-19 18:28:11 -- 官庄,港口及林野地名的来历? 官庄,港口及林野地名的来历? 答:三个问题一起答: |
-- 作者:龙溪凌氏宗谱 -- 发布时间:2006-10-19 18:48:16 -- 凌氏正式编纂刊刻书籍,当始于凌濛初的父亲凌迪知一代。而万历二十八年(1600)其父去世后,二十一岁的凌濛初成为凌氏的新主人。 |
-- 作者:龙溪凌氏宗谱 -- 发布时间:2006-10-19 18:50:58 -- 在凌家塘保存有《毗陵凌氏族谱》,计18卷,该族谱最后一次修编是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 |
-- 作者:龙溪凌氏宗谱 -- 发布时间:2006-10-19 18:51:57 -- 凌氏迁徒考 凌氏盖源自周代官名,属于姬姓分支。由于在周天子的朝廷上担任一种叫做“凌人”的官,所以才会“以官为氏”而姓了凌。所谓“凌人”,是当时的一种掌冰政之官,也就是《周礼》上所记载的:“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文王第九子康 叔封于卫,其庶子有人在周朝担任掌冰室(斩掘、储藏、使用冰凌)之官职,称为凌人,卫康叔的裔孙甸在宫廷中担任凌人的职务,自此始遂以官为姓,称凌氏。凌甸即为凌氏受姓始祖。凌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了渤海(治所在今河北沧州)、河间(今河北献县)、涿鹿(今属河北)等郡望: 1、海郡,汉时设置,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后移治南安; 2、鹿县,汉时设置,即今河北涿鹿; 3、河间郡,汉为河间国,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北魏时置郡,故治在今河北河间西南。 凌姓在西周时期产生,其祖居地应为两处: 一为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是担任凌人官职的任职处, 一为卫国(今河南东北部与河北南部河间地),是凌姓支庶在祖上封国的居住地。 凌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江西,湖南,江苏,广东,浙江等省多此姓,五省的凌姓约占全国汉族凌姓人口59%。 凌氏“河间堂”联,因祖宗源自河间郡,对联为:“河水流长,源承一脉、间关林茂,繁衍四方”。 东周时,凌人随王室东迁洛阳,一部支庶留居今陕西中南部一带。战国后期,东周王室与卫均先后被秦所灭,凌姓子孙纷纷逃往今河北、山东。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 秦朝派屠睢带50万大军统一南方后,中原人首次移民南方,有凌姓人。 汉武帝徙民会稽,事见《汉书·武帝纪》:(元狩)四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七十二万五千口。其中有凌姓迁居今山西、浙江、江苏一带,可见凌姓南迁之早。 东汉末期吴郡余杭(今属浙江)人凌操(子,凌统),原居山东莒县,因随孙策父子征战而迁居浙江余杭。统有二子,长子凌烈、次子凌封。(三国归晋后,子孙散居江浙一带。唐代再迁安徽歙县,一支迁浙江富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又迁安徽宣城,一支仍回余杭,大约11世纪又先后迁浙江浦江、安徽宁国,到北宋末年由安徽迁至安吉,元末,因避战乱又散居四方)。 两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息,可谓国无宁日,于是北方凌姓南徙江东,除进入今江浙之地外,还有凌姓落籍今安徽、江西等地。 唐中后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兵连祸接,再次使北方动荡不安,凌姓再次南徙,河北、河南之凌姓有顺汉水南下,进入今湖北、湖南之地者。 两宋之际,凌姓人空前强大,见诸史册者俯拾皆是,且多为南方人氏,使得凌姓成为南方名门著姓之一。北宋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凌策之后有迁居今江苏苏州一带的,传至宋末凌震时,因蒙古铁骑南下,为避战火,其后散居岭南(今广东一带)。 附言:学术界对凌濛初的祖先考证:其世代为官,仕吴者有车骑将军凌统,仕唐者有度支尚书凌准,仕宋者有平章凌景夏、华文阁待制凌哲,仕元者有秘书监少监凌时中、翰林直学士凌懋翁,明代有应天府治中凌贤、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凌晏如。 |
符合您条件的共有4条 ,第:1 页/共 1 页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