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族谱 >> 中华凌氏大族谱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十一、中华凌氏统公世系及部分支系传主传略          【字体:
十一、中华凌氏统公世系及部分支系传主传略
作者:凌瑞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9934    更新时间:2016-7-9

 

第21世

姬  柽(约前489-前?/?),钺长子,周灵王姬泄心及卫敬公姬弗堂兄弟,东周卫国人,赋闲居河间。生活年代约在周敬王姬匃~周贞定王姬介在位年间。其时卫国被晋、齐等强邻蚕食变为小侯国。配氏及子数不详,其一子坦(更)。

姬  纷(约前487-前?/?),钺次子,配氏及后裔失稽。

 

第22世

姬  更(约前450-前?/?),柽子,又名坦,周元王姬仁及卫慎公姬穨堂兄弟,战国河间人,事周安王,任滕邑大夫,官居滕邑。生活年代约在周贞定王姬介~周烈王姬喜在位年间。甸公后人在河间寂静数代后,至更(坦)公重现官场。配氏及子数不详,其一子南(不沧)。

【注:常州馀庆堂谱载有“姬更,肇基祖,毕公高之后裔,桓子之季孙”一说,与凌氏众谱载“凌氏为卫康叔之后裔”说法相悖,谨录于此存查。】

 

第23世

凌不沧(约前415-前?/?),更子,本姓姬,名南,字殿羽,周元王姬仁及卫慎公姬穨堂兄弟,战国河间人,袭父职,原居滕邑,生活年代约在周威烈王姬午~周显王姬扁在位年间。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廿三年,韩、赵、魏三家册封为诸侯国,史称“三家分晋”。其中魏国广招贤者实施变革日益强盛。据常州馀庆堂《凌氏宗谱》载:南(不沧)公才德闻于诸侯,魏王卑辞厚币招之不至,求之于周安王不发。魏王怒,欲攻滕。南公惧,匿居鹿门(后来再远匿楚国陪都郢中),不忘滕邑旧爱,以滕与先祖“周凌人”之凌声相类,遂改姬为凌以避祸。当其时聚居河间(原姓姬)的同族人中,南(不沧)公可能政治地位最高,加之族人亦惧魏王加害,故随之改“姬”为“凌”。因此,南(不沧)公当为凌氏开姓祖。配氏及子数不详,其一子谌(甲一)。

【注:笔者从常州馀庆堂谱凌氏世系自周文王姬昌起至姬更历22世仍用姬姓而不用凌姓得到启示,分析姬姓族群乃周王室统治之核心力量,其时甸公一脉的人口估计不过百十人,凌氏在周初就从姬姓分出一说存疑。

中华凌氏从姓“姬”改姓“凌”,可能是战国时期河间人不沧公为避魏王“欲攻滕”而为之。不沧公生活年代处于战国“三家分晋”之后,其时魏文侯任用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贤者实施变革,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其中大部分原属卫国领土),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霸主。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任用军事家吴起继续推行改革。在魏国如日中天之际,不沧公在“魏王卑辞厚币招而不至”之后当会招致追杀的严重后果。自救之法,只有改姓藏匿。凌氏郡望不出镐、沫、濮阳,而出河间,原因亦在于此。

据康氏宗亲网,卫康叔派下陆续分出卫、康、凌、鹿商氏凌氏又分出冰氏,合共十三氏,都是在周、卫绝祀后出现的(有的甚至到了汉代才出现)

 

第24世

凌  谌(约前386-前?/?),不沧子,字甲一,号光华,战国郢中隐逸,生活年代约在周安王姬骄~周赧王姬延在位年间,为不沧公避居郢中(魏国所忌惮的强楚陪都)后所生。公悲祖上之光而己隐逸郢中家声之衰圯,以甲骨名取易三甲必甲之义,生卒葬失考。配齐氏,子二,长太乙(弁),次祖乙(允)。

【注:郢中,春秋战国称郊郢,为楚国别邑(陪都),西汉为郢县治所,隋唐宋元称郢州。明、清、民国为钟祥县治。今湖北省钟祥县政府驻地。】

 

第25世

凌  弁(约前351-前?/?),谌长子,字嗣仙,号太乙,战国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周显王姬扁~周赧王姬延在位年间。配氏缺,正生子四,庶生一子,俱幼亡,无嗣。卒葬汉水之北。

凌  允(约前342-前?/?),谌次子,字祖乙号嗣宗战国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周显王姬扁~周赧王姬延在位年间。配亓氏,子二,长丙一(鳜),次丙五(劭)。

 

第26世

凌  鳜(约前309-前?/?),允长子,字硕人,号丙一,战国郢中人,配上官氏,子一沃丁。时秦伐楚,父子俱为秦虏,后无考。

凌  劭(约前287-前?/?),允次子,字吉人,号丙五,战国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周赧王(周西君)姬延~秦王赢政初年。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昭襄王,取九鼎,周祀止。劭公见证这一历史巨变。后因长子伯丁溺汉水亡愤懑成疾,不食而卒,葬郢中。配斗氏,子三,长伯丁,次仲丁(遹),季少丁(璩)。

 

第27世

凌  遹(约前244-前?/?),劭(丙五)子,字继夏,号仲丁,战国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秦昭襄王赢则(稷)~秦始皇帝赢政在位年间。秦王赢政六年(前241)取卫都濮阳,逼卫君姬角迁野王。始皇三十二年(前215)诏筑长城,璩公年方壮,竟北行,殁于胡(北赴筑长城途中)。其妻孙氏随夫北筑长城遗娠,遭兵乱,匿于沙中不易节,兵舍之,乃得保全,生遗腹子戊一(诏),汉高帝旌孙氏淑节。

凌  璩(约前251-前?/?),劭(丙五)少子,战国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秦昭襄王赢则(稷)~秦始皇帝赢政在位年间。配张氏,子女无考。

 

第28世

凌  诏(前215-前?/?),遹(仲丁)遗腹子,字承祺,号戊一,秦朝至汉初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秦始皇帝赢政~西汉景帝刘启在位年间。诏(戊一)公痛父北筑长城而殁,作孝思堂,询母绘父像以祀。公隐居谈道,教授乡间,负笈从之者甚众,事母孙氏尤孝。殁葬郢中祖茔。配杨氏,子二,长己二,次己四()

 

第29世

凌  (约前182-?/?),诏(戊一)次子,字叔宪,号己四,西汉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汉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在位年间。公放舟汉水,无名利心,人比之务光石户焉,传得道成仙。配邹氏,子二,长庚二(陶),次庚四(锐)。

 

第30世

凌  陶(约前142-前?/?),(己四)子,字余协,号庚二,西汉郢中人,生活年代约在汉景帝刘启~昭帝刘弗陵在位年间,汉武帝天汉年间任河间国孝王刘庆的相,协治河间十数载,多有治绩,年高辞官退隐河间,殁葬河间。配斗氏,子二,长颉(辛十),次彬(辛十一)。

【注陶公出生年代有不同解释与判断。其中云南沾益凌冰《凌氏源考》的解释与判断是汉高帝九年初(前198年),刘邦为剪除异姓王废掉赵国张傲王位,把原属赵国的钜鹿、清河、河涧三郡封给儿子刘如意(前208-194年,时年11岁)。不沧公之孙陶公,在此年间被汉高帝举为赵孝王相(地位相当于郡守)代理年幼的赵王置理河涧政务。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帝王谥号都有“孝”字,后世史记称为孝王。此处河涧孝王相之孝王实为领河涧之赵王刘如意。按照上述所叙,陶公就是汉高帝刘邦在位年间之人。

《史记》及《前汉书》记载是另一种情况:刘如意(约前202年-前194年)是汉高帝刘邦与宠妃戚夫人所生(排行老三)。高帝欲立为太子,遭吕后及众大臣反对作罢。高帝九年(前198年)刘如意徙封赵王高帝惧吕后谋害,乃举开国名将周昌为赵相护之。高帝崩,太子刘盈继位称惠帝后“有意护之”,最终仍遭吕后毒杀,其母戚夫人亦遭吕后毒哑、薰聋、挖眼珠、砍手脚变为“人彘”。吕后如此痛恨戚夫人及刘如意,刘如意死后不可能“谥为孝王”(史载“谥为隐王”)。由此观之,河间孝王可能与刘如意无关。

据《史记·本纪第一一·孝景》记载,中元五年(前145年)“更命诸侯承相曰相”,故陶公任孝王相应在此之后。又据《前汉书》记载,在西汉史上确有河间国孝王,那就是西汉武帝刘彻在位年间的河间国孝王刘庆(前97年-前54年在位43年)。笔者判断,陶公应是汉武帝在位年间河间国孝王刘庆的相,而不是汉高帝年间赵“隐王”刘如意的相。

西汉河间国历代君主:文王刘辟疆(前178年-前165年)在位13年;哀王刘福(前165年-前164年)在位1年,无嗣,国废;献王刘德(前155年-前129年)在位26年;共王刘不害/刘不周(前129年-前125年)在位4年;刚王刘堪/刘基(前125年-前113年)在位12年;顷王刘授/刘缓(前113年-前97年)在位16年;孝王刘庆(前97年-前54年)在位43年;河间王刘元(前54年-前37年)在位17年;惠王刘良(前32年-前5年)在位27年;河间王刘尚(前5年-公元9年在位14年)。公元9年王莽篡汉,河间国除。】

凌  锐(约前140-前?/?),(己四)子,字庚四,西汉河间人,任文台令吏。配氏及后裔失稽。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广州花都凌氏醒狮队成立周年
    十五  关于西汉末年东海郡“
    十四.关于“凌氏”与“淩氏”
    用周文王“变易”思想建设凌
    十二、中华凌氏世系与历代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