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名人 >> 古代名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凌濛初家世研究及新资料的发现          【字体:
凌濛初家世研究及新资料的发现
作者:徐永斌    文章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点击数:5218    更新时间:2009-1-14

    对凌濛初的研究,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与同时代的冯梦龙相比,亦是差距较大。对凌濛初家世的研究,更是如此,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更关键的一点在于有关凌濛初家世的一些资料已经佚失,即使是一些尚存人世的资料,亦是散落各处,令研究者难以寻查、挖掘。
  
在二十世纪,学术界研究凌潆初家世的最突出的成果主要有两项:其一,叶德均先生在1947年根据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及《湖州府志》、《乌程县志》等资料撰写成了《凌濛初事迹系年》一文,钩稽出凌濛初的家世及其生平概况;其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周绍良先生从《凌氏宗谱》中抄录到郑龙采为凌濛初所撰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并发表。后世学者研究凌濛初的生平及其家世主要依据这两方面的材料。
     
我们要研究凌潆初的家世,《凌氏宗谱》应是其最重要的原始资料  之一,叶德均、周绍良两位先生所完成的两篇对后世研究者影响深远的论文都是参照了《凌氏宗谱》。可惜众多版本的《凌氏宗谱》经文革动
乱年间的破坏,多已毁灭,而叶德均先生向凌氏后人凌廷华借阅的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因其未归还,几成绝响,今人难以见到此宗谱,今人所参照的《凌氏宗谱》多是叶氏《凌濛初事迹系年》中所录存的嘉庆乙
丑本《凌氏宗谱》的片段;周绍良先生从《凌氏宗谱》中所抄录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亦不知出自何种版本的《凌氏宗谱》,这无疑给研究者带来了诸多不便。
   
《凌氏宗谱》始修于明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在明清两代历经十余次修补,如在明代就有正德十二年(1517)、万历七年(1579)、万历二十九年(1601)、万历四十五年(1617)四次增修;在清代历经顺治十三年(1656)、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六十年(1795)、嘉庆十年(1805)、道光二十七年(1847)、光绪十四年(1888)、光绪三十年(1904)七次增修。叶德均先生的《凌濛初事迹系年》所依据的《凌氏宗谱》就是嘉庆十年(1805)的增修本,只是今人无以窥见其全貌。随着凌濛初研究的日趋活跃,许多研究者都千方百计地想寻找《凌氏宗谱》的下落,可惜未有大的进展。有幸的是,赵红娟同志在2000年发现了光绪甲辰本 《凌氏宗谱》,给学术界带来了福音,该宗谱系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重修,光绪三十一年乙巳(1905)刊印,现见藏于浙江安吉县安城镇横塘村的凌氏后人凌积明先生家中,共1618卷,湖州市图书馆据之复印了其中的第8卷,这对深入研究凌濛初先世及其生平事迹大有裨益。
     
笔者亦先后两次走访了凌氏后人凌积明先生,承蒙其关照,使我得阅整部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从中查阅到了一些有关凌濛初及其先世的资料,笔者又到湖州查阅到一些相关资料。其后,笔者于20025月和9月先后两次到上海图书馆查阅到清钞本《凌氏宗谱》,内中亦有凌濛初及其先世的资料,目前尚未见到学者引用其中的材料。上图所藏清钞本《凌氏宗谱》,系凌士麟纂修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共8卷,首l卷,末l卷,计4册。内有谱序、谱跋,卷一诰敕,卷二像赞,卷三至卷五世系,卷六传记,卷七诗文,卷八行状、墓志等,卷末载宝山书院始末、·谱跋。有宋胡瑗、韩世忠、元赵孟颓题字,明沈周、茅坤、杨士奇等人的撰文。在上图所藏顺治十三年(1656)钞本《凌氏宗谱》中无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因为该钞本完成时,郑龙采尚未完成《别驾初成公墓志铭》的撰写,如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及光绪甲辰本《凌氏
宗谱》所收录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与周绍良先生所抄录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曾云:元配孺人沈氏,生于万历庚辰五月初一日,卒于顺治丁酉(1657)十月初十日。其次上图还藏有其他支系的《凌氏族谱》或《凌氏宗谱》,如平江、袁州、浦阳、常州、阳羡、湖州、遂安、润州、苏州、醴陵等支系,但其资料多系本支系方面的资料,有的甚至残缺不全,而且这些支系的宗谱均晚于顺治十三年(1656)手抄本《凌氏宗谱》,或其世系的资料多早已在上述发现的《凌氏宗谱》中存在,因此对研究凌濛初及其先世的价值远远不如顺治十三年(1656)手抄本《凌氏宗谱》。另外,笔者于20029月在上海图书馆得阅久未面世的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 ,该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系郡字号,16卷,计16册,卷首原序、恩纶录,卷二忠节录、荐绅录、著述录,卷三荣赠录、艺文录,卷四像赞录(附墓图)、列传录,卷五碑志、世表,卷六至卷十六凌氏谱录。其中在卷五《碑志》中有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
  
 凌氏宗谱》固然对凌濛初及其先世的研究十分重要,但《凌氏宗谱》屡遭散佚,虽屡次重修、增补,我们不难想象其中有关内容仍会有漏失或舛误,各种刊本的《凌氏宗谱》也曾提到过这一点,如凌氏四十四世孙凌士麟在顺治十三年增修本《凌氏宗谱》卷三《远祖世表》中云:自东汉校尉操传十三世而至唐州判元一公讳安时,安任歙,遂家于徽之沙溪,又自安至能一、能二共十八世,其道义、功业、文章、各志、列传、图象而名爵显著者,则诰、敕、传、赞备焉,十八世而下,偶失于兵燹,皆不可寻矣。但耳目之所睹闻,心思之所记忆,不无十中之一,杂书成帙,以俟后之考求世德者。麟伏读不胜感慨唏嘘而日:凌氏自汉迄今二千余年,至散处四方,当时已不能稽往牒而综谱之矣。十八世而下其历官者,非不绳绳济济,肤无确弧止,可存疑。故自唐顺宗度支尚书宗一公(凌准)而上不敢纪世,仍族父缮部绎泉公(凌迪知)之旧,以宗一公为一世祖,而加以封公育公,则追始祖所自出也。言即自唐顺宗度支尚书宗一公(凌准)而上的凌氏支系、支志多失于兵燹,难以稽考,只好依据凌迪知之旧谱,以凌准为一世祖。不过凌士麟与其族人对《凌氏宗谱》的修订贡献极大,订正了顺治十三年以前所修《凌氏宗谱》的缺误之处,并将其他支系联为一宗,如凌士麟在顺治十

三年增修本《凌氏宗谱》卷首《较辑宗谱序》一文中曾云:
然安公以前,能一、能二以后,又皆世系绝续,不能上接亭侯(凌烈、凌封),下连司马(凌准),实由年远世淹,难以详志。自予慨然以辑谱为任,而始知其不及远追如此也。故旧谱以唐司马公讳准号宗一为始祖,至宋两浙转运判官讳墀为二十二世。万历己卯(1579),缮部绎泉公族父修谱,断自元时吉川公讳时中为一世;
越戊申(1608),大参存洫兄继修;乙卯(1615),怀古兄纂续,亦皆仍其旧系。而司马以上,司马以下,则概不复详考焉。麟恪守先世所藏故牒,蓄志有年,辑录几至盈尺,
⋯⋯ 因为遍告宗人,广征博核,得安吉州凌斗支族祖讳楷者所遗手订旧册,于振南处又得晟舍支讳浣初、枢臣者父子世守家牒。余如苏禾崇川、杭之新城、吉之横塘、桐凤北庄、苕濠以次相及。所见诰饬、传赞、图系、仪像,自汉偏将军历唐宋元以迄于今,班班有徵。因据唐司马宗一公诰推本赠尚书公育公为一世祖,以追所自出也。⋯⋯若夫判官公之前后,旧谱缺落数世,余与吾弟士彪、族子森关、斗光、天保辈考访于族之棋布四方者有日,今始得联为一本,无复中断。直至吉川公暨其子震峰、隆峰两公,统为通族共祖也,明矣。
      
在凌士麟修谱之前,凌氏支系,尤其是晟舍支系残缺不全,错误百出,经凌氏麟等人的纂修,才得以订正、补齐,如吴若金在顺治十三年增修本《凌氏宗谱》卷首《较修凌氏谱序》文中云:
振翁(凌士麟)憨承先绪,蓄志有年,其奉守遗牒不啻珠玉宝之,故屡经兵火,而一字不失。今复简理旧本,;12为统乘,诚凌氏百世之首功哉。是岁,余与费子方服参校其略,得晟舍支所藏一卷,
甫一展卷,见其间世系舛落者有焉,年号错置者有焉,讳氏重注行次仅存者有焉,笔墨渊填,事文山积。阅数过,而余亦茫然疾首矣。⋯⋯兹得取其世系舛落者补之,年号错置者序之,讳氏重注者以世别之,行次仅存者以图纬之,如是者数年,广稽博引,探史穷经,曾不遗余力焉,殆不知几易稿而得成是编也。
      
对于《凌氏宗谱》的佚失情况,在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卷首所载的清嘉庆乙丑(1805)《重修宗谱序》中亦云:
元季衰乱,震峰十六子、隆峰四子支分派别,散徙苏、杭、嘉、湖间,唯隆峰长子鄣南公(即凌说)居故宅,守宗谱。洪武十八年,诏藉其家,宗谱遂佚。赖有公之次子云取其所记忆,著《历代源流》,而我横塘支伯通公又口述、笔述、采访,以详其世次。言即《凌氏宗谱》曾于洪武十八年(1385)佚失,后来流传下来的《凌氏
宗谱》系根据凌说之次子凌云的追忆之作《历代源流》和河横塘支系的凌氏族人的叙述、采访综合而成;而在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卷首所载的另一作于光绪三十年(1904)的《重修宗谱序》中又云:
我家自嘉庆乙丑岁族祖世烈公辈大修宗谱,迄已百年。咸丰庚申兵燹以来,各支所藏谱牒散亡殆尽。虽道光甲辰丁未间晟舍横塘各修支谱,然皆偏而不全,难免缺憾。这说明各支系所藏《凌氏宗谱》在咸丰十年(1860)庚申以后的战乱中多已散佚,道光二十七年(1847)重修本《凌氏宗谱》亦存在着偏而不全的不足之处。该序文又云安吉支系凌氏后人在从范家潭蒲芦坞横塘凌氏族长处寻到乾隆间旧谱一本后,才知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所存在的舛误并予以更正:
惜简编(即所得乾隆间旧谱)断烂,中缺二代,倘此谱获在兵燹以前,直将溯源康叔讵止,上接亭侯,下连司马,叩伏查殿呖公之曾孙策本应与慈同为第四世,何以中隔华、辈、肇三人,致嘉庆老谱将策误列于五世之首?今阅乾隆旧谱,则夷仲、永仲居前,南仲、殷仲居后,而后恍然,于慈与策之为兄弟无疑矣。既知慈非策父,则唐代封诰实为南仲无疑,如此一一更正。
     
崇祯甲辰本《凌氏宗谱》根据乾隆旧谱所载误认为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所载的慈与策是父子关系不正确,认为慈与策是兄弟关系。查顺治十三年增修本《凌氏宗谱》卷三《凌氏远祖世表》的记载可知,慈
与策应为父子关系,而不是乾隆旧谱及崇祯甲辰本《凌氏宗谱》所言的兄弟关系。
      
如此看来,顺治十三年以前的《凌氏宗谱》及其后如乾隆年间所修《凌氏宗谱》及道光丁未(1847)本、光绪乙丑本等《凌氏宗谱》确实存在着一些舛误,而且随着离谱主的年代日趋久远,如果没有较可靠的本子参校订补,恐怕难以避免如上述同类的错误;又如周绍良先生从不知出自何种版本的《凌氏宗谱》中所抄录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一文,与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中所载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虽同云郑龙采作于清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十月以后,但其文字记载亦有一些出入 ;就是顺治十三年增修本《凌氏宗谱》和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同样也存在着一些舛误。由此看来,选取嘉庆以前增修的《凌氏宗谱》,尤其是采用顺治十三年(1656)凌士麟纂修的清钞本《凌氏宗谱》,并参照其后的版本较为妥善。又如凌祖诒在顺治十三年增修本《凌氏宗谱》卷三《凌氏远祖世表》前言《凌氏谱志》(凌祖诒撰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初夏)中云:
吾族谱牒,咸丰时有木刻板,计孝、弟、睦、姻、任、恤六册,即取材于此谱,此为顺治时湖州振湖公(凌士麟)全力修订而成。
由此可见,顺治十三年(1656)凌士麟纂修的清钞本《凌氏宗谱》是研究凌濛初及其先世比较理想的本子;再者,为长者、贤者讳及美化的现象是宗谱或族谱的通病,《凌氏宗谱》恐怕也难免于此,因此我们在研究凌濛初及其先世时,注意鉴别和考辨《凌氏宗谱》中的资料并恰当地利用它来研究凌濛初的先世,也是十分必要的。

注:
叶德均先生所撰写的《凌淳初事迹系年》一文,是其困居南中时所作,成于194778,后被收集入《戏曲小说丛考》一书中,中华书局1979年版。
周绍良先生从《凌氏宗谱》中所抄录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一文,参见《学林漫录》第五集《曲目丛拾》之《红拂妓》,中华书局1982年版。
湖州《凌氏宗谱》,清抄本,共两卷,计2册,记事至清光绪间,前半部分多参考凌士麟等于顺治十三年所增修的《凌氏宗谱》,以迁至湖州苕濠的寿十四成为始迁祖,六传至给,复迁湖州城内,上卷为世系,下卷为传记、行传。
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因目前尚处于整修阶段,故尚未对外开放,笔者有幸在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陈乐民先生的帮助下,得阅全谱,并复印了部分
资料。据此宗谱卷首所载《领谱字号》知,原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共六十册,编号用记,以杜窃谱转售之弊,遇春秋祭祀,子姓成聚之时,持谱至公处,共瞻观。上海图书馆所藏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系郡字号。
上海图书馆所藏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与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及周绍良先生所抄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除了个剐字句有差异外,内容完全相同。经笔者对勘以上三种刊本的郑龙采
《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发现周绍良先生所抄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除了极个别字词有出入外,最接近于上海图书馆所藏郡字号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
关于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中的郑龙采《剐驾初成公墓志铭》与周绍良先生所抄录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叶德均先生的《凌潆初事迹系年》所依据的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有许多文字出入,但值得一提的是,三文所记之异,并不一定是出于周氏抄录所依据的版本之误,也不一定是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中的记载之误,因为在光绪甲辰本《凌氏宗谱》中所载的《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一文中,也存在着一些很明显的文句之误。但由于周氏钞本《墓志铭》不知出自何种版本,而叶德均先生的《凌淳初事迹系年》所引嘉庆乙丑本《凌氏宗谱》的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只是其中的一些片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责任编辑:胡莲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现在浙江省湖州凌濛初的家与
    历史上的凌氏名人
    王世贞撰南京刑部郎藻泉公墓
    凌濛初在宗谱上的记载
    中唐改革家凌准
    宋史演义中的凌震
    明代著名文学家凌濛初
    凌姓现在分布
    故鄉啊故鄉,漂泊在外的遊子
    江表虎臣新世泽,含山名宦旧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