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名人 >> 现代名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凌启莲的子孙们        【字体:
凌启莲的子孙们
一个家族的荣光与传奇
作者:凌宏孝    文章来源:历史资料    点击数:90253    更新时间:2012-1-26

 

第9章、 凌善安(启莲七子)

 凌善安  字子平,生于1881年,民国期间教育家,1888年赴国外留学,归国后曾任国子监教授,二三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中国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立北平大学教授、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授,当时教育界戏称善安先生为“學阀”;1948年去世,享年68岁。

关于善安的事迹,因为历史原因文字的记载少之又少,这也是写下这些事迹的意义,呈现那段被遗忘时光。以下的记录是凌善安的长孙凌宏孝先生口述祖母生前的回忆以及一些仅存的资料收集。

1888年,启莲公将年幼的善安送往英国留学,启莲公怕年幼的儿子忘记中国话,专门请了一个老秀才陪伴在旁,时刻提醒善安勿忘自己是中国人(由此看见启莲公的家国情怀,而这种情怀在后辈们的身上也得到展现),直到在剑桥大学毕业,又转到美国旧金山大学深造。

1899归国后曾被光绪皇帝封赐,做八旗子弟学校的英语教习(凌道扬在1911北京八旗学校任职就是凌善安推荐),

1899年—1900年夏天在颐和园内光绪皇帝也与皇族子弟共同听课学习英语;

1900年8月 八国联军进北京后,善安从住处去颐和园的路上,马被炮声震惊,从马背跌落,遂后便返回老家广东
宝安县(现布吉老墟)休养。第二年在布吉老墟创办了布吉学校,现已改名为布吉小学(布吉小学校史有记载)。
八国联军走后,凌善安又返回北平八旗子弟学校任教;布吉小学就交与大哥凌善元管理。具凌善安夫人李运芳生
前讲述,民国北伐成功后,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的中国大学,
宋教仁、黄兴为第一、二任校长,中山先生自任校董,并邀请凌善安任西语系主任及图书馆馆长,曾有一本中国
大学在校职员介绍,凌善安的蓝色底的照片就在其中;在早稻田大学任教期间凌善安曾翻译过无数名著,是民国
期间最早翻译莎士比亚著作的学者,出版精良,内容精确又不乏生动,可惜在文革中毁于一旦。
 

1928.2—1928.6凌善安担任国立京师大学校西洋文学系主任,在北大系史馆英文系的资料中是这样记载的1927年10月,奉系安国军政府将北大、北师大等九校合并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北大被拆成文科、理科、法科三部,原英文系被改为西洋文学系英文组。最初任命的西洋文学系主任为罗昌,实际由杨荫庆代理。1928年2月杨荫庆辞职,改聘凌善安接替。另外在民國16年09月22日的《世界日報》教育界的版面上有报道以下是报纸扫描版;

此图为原版报纸扫描版的剪切,红笔描画处

其中凌善安名字用红线标识

凌善安虽然从小到大所受都是西方教育,但他身上仍然有着强烈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情结,坚持教育救国,知识才能改变国人的命运,于是回国后先后兴办了育华中学(1930年创设,男校在广安门大街71号,女校在东四北九条32号,后迁西皇城根20号。1952年该校并入市第14中学);育华女校从东四北九条迁往西皇城根20号后,就在原址改办了九思小学(毛泽东的女儿李纳曾就读的小学);西皇城根小学;小乘巷小学(原育华小学解放后改为小乘巷小学);据凌善安夫人李运芳女士讲述,战后凌贤扬复建崇德中学时,凌善安曾出资资助凌贤扬。正因为热衷于教育事业,被当时的教育界戏称为“學阀”。也因为凌善安在教育界是知名人士,当时的日伪和国民政府便运用凌善安在教育界的影响力便邀凌善安挂名各种组织头衔。这些为国家和教育做出贡献的凌氏人,如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遗忘,将是一种遗憾。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文章录入:凌家小女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凌启莲的子孙们-前言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