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凌氏 | 新闻 | 图片 | 捐献 | 下载 | 留言 | 凌氏论坛 | 凌氏博客 | 中凌商城 | ENGLISH | 
您现在的位置: 凌氏宗亲网 >> 凌氏 >> 名人 >> 现代名人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凌启莲的子孙们        【字体:
凌启莲的子孙们
一个家族的荣光与传奇
作者:凌宏孝    文章来源:历史资料    点击数:90256    更新时间:2012-1-26

 

9.1 凌谨扬(善安之子)

     凌谨扬 字慎之,生于1904年,毕业于新加坡拉弗尔学院英语系,曾任燕京与辅仁大学教授,解放后在中央编译所从事翻译工作。1961年4月23日逝世,享年57岁。

1925年谨扬自拉弗尔学院英语系毕业后归国,由于从小就在国外生活,不会中文,于是在中国大学深造学习国文,以便将自己所学贡献给祖国。

解放前凌谨扬曾经把录音送到英国伦敦鉴定,伦敦鉴定凌谨扬为标准的伦敦口音,因为英语发音纯正,表达清楚,在国共和谈时担任过美方翻译,解放后又受邀在中央电台教授英语;

1938年受父亲善安先生的影响,曾翻译过外国名著《一千零一夜》。

1940年在父亲善安创办的育华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期间自编出版过一些图文并茂的学习英语发音的书籍。

1943年担任辅仁大学教授,兼育华中学英语教师。由于谨扬英语发音标准,几乎每天都有人登门或打电话到凌谨扬寓所向凌谨扬先生请教英文发音和语法,凌谨扬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950年凌谨扬与辅仁大学同仁分别签名发表宣言,拥护和平,拥护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誓在抗美援朝斗争中贡献一切。

1955年在北京编辑社担任翻译,据谨扬夫人罗澄云生前回忆,谨扬在国共和谈时,担任过美方翻译加上又是出身基督教家庭而且是归国华侨,这一切在解放后的辅仁大学评职称的时候,却成为了一种障碍。于是抹去了谨扬教授的职称,故谨扬后转职到北京编辑室就职。在北京广播电台教授英语,当时谨扬的教授英语的节目在孙静修主持的儿童节目时间之前播出。

   1958年由于在国共和谈时做过美方翻译,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又出身基督教家庭,在国外长大,罪名便是特嫌,在清河农场于家岭西村劳教,1961年4月23日在劳改农场去世,可惜的是只差一个星期,三年劳教就期满了!直到1978年平反,距谨扬去世已达17年之久。

由于时局原因,当时的凌谨扬和妻子罗澄云对当时发生的事情都三缄其口,文革当时谨扬(包括父亲善安)编写与收藏的书籍等,都成了致命的证据,文革期间都化为灰烬!留给后人的也只剩无尽的遗憾与哀思!

实际上,一直以来,凌谨扬对自身只教书育人,不参与政治的想法过于自信;显然,凌谨扬对当时时局估计不足,对形势发展的走向判断有误。其中,谨扬个性耿直,坚持真理,从不见风使舵,随声附和。加上对许久以来对家国的情感,也是促成他留在国内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以谨扬的学识和经历,他完全可以留在国外工作,生活,就可以避开后面的磨难,但他放弃了新加坡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包括1948年时局混乱的时候,大批的归国华侨与知识分子都选择携家前往外国、香港等地,凌谨扬的大舅哥当时以国民党中将的身份才给谨扬买到了前往台湾的机票,可凌谨扬却始终不肯离开,他认为自己抱着一颗赤诚爱国的心,就算置身于混沌时局也绝不至于受牵连。孰不知就是这样的信念将自己与家人陷入了困境,而他的命运也急转直下。

关于那段时光,凌谨扬后人始终不愿意回忆,毕竟那是揭开就会流血的伤疤。为了让后人记住这样一个正直善良的人,只能重提旧事,虽是个人的不幸,却也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文章录入:凌家小女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凌启莲的子孙们-前言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